首页
学习
时政
要闻
国内
社会
教育
旅游
健康
图片

德州市新建、改扩建公益性公墓等903处

2024-09-04 09:16  

原标题:我市新建、改扩建公益性公墓等903处——推进殡葬改革 办好民生实事

□记者 王秀青 通讯员 陈兰兰陈启忠

8月18日,陵城区糜镇吉祥社区曹家村村民王树生因病去世,丧事删减了以前雇乐队、雇轿夫、买棺材等环节,选择在祠堂办理,总共省了1万多元。“在祠堂办丧事,3天费用800元,工作人员态度好、服务周到,葬礼既庄重体面,又文明环保。”王树生儿子王瑞合说。

吉祥社区祠堂是糜镇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,去年8月1日建成投用,设有吊唁祭祀区、业务办理区、后勤保障区等多个功能区域,建筑面积750平方米,服务范围覆盖16个村庄。

伤心事暖心办、文明办。“祠堂提供一站式、专业化服务,在每个吊唁厅都摆放了瞻仰台、电子火盆、电子蜡烛等,方便大家文明祭扫。”糜镇民政助理王银龙介绍。祠堂运营之初,通过各村红白理事会主动邀请办理丧事的群众集中到祠堂治丧,获得一致认可。一传十、十传百,祠堂被更多群众熟知。目前,吉祥社区实现所有丧事祠堂办,截至今年8月底,已办理65起。

“以前办丧事,大都在家中设灵堂、占路搭灵棚,容易造成交通拥堵,影响卫生环境,而且夜间鞭炮声、锣鼓声扰民,有的甚至产生纠纷。”糜镇街村党支部书记王景民说。治丧进祠堂后,这些烦心事都没有了,群众也省力省心。

退休职工王长琴是个热心人,经常作为主事人帮着乡亲料理红白事,对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,“丧事简办,穿孝衣的少了,戴黑袖章白花的多了,订酒席的少了,一人一碗菜成了新风尚。”

糜镇作为我市中心镇,共有73个村庄。该镇将移风易俗、破除陈规陋习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,在各村设立红白理事会,积极推进殡葬改革,优化殡葬设施,完善殡葬服务体系,建设公益性公墓、祠堂,明确治丧标准,倡导取消孝衣改为佩戴黑袖章白花、席面简化成一碗杂烩菜等,打造殡葬改革糜镇样板。今年,吉祥社区祠堂已被确定为全省“逝有所葬、迁有所去”试点。

殡葬改革是移风易俗的重要内容。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将其纳入生态文明建设、精神文明建设、乡村振兴等重大决策部署,统筹推进。编制出台了《德州市绿色殡葬建设规划(20202035年)》,积极推动公益性安葬(放)设施建设规划与国土空间规划有效衔接。我市民政部门全面落实四项基本殡葬服务费用减免政策,实现惠民殡葬政策全覆盖,切实减轻群众负担。

殡葬改革的难点在农村。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通过网站、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广泛宣传,组建志愿服务队,深入商场、公园、社区、乡村等地倡导移风易俗。目前,全市7358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红白理事会,并根据实际制定红白事硬杠杠,把反对大操大办、反对薄养厚葬等写入村规民约。红白理事会成员以身作则,既是村民的服务员,也是文明殡葬的践行者、引导者、监督者。同时,为进一步倡树文明节俭、厚养薄葬、绿色环保的殡葬风尚,全市新建、改扩建公益性公墓(骨灰堂)累计达903处,节地生态安葬率达60%以上。

编辑:于慧莹